找回密码
 会员注册
查看: 7|回复: 0

极致优化SSD并行读调度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0

回帖

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积分
71625
发表于 2024-10-8 13:16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GLintroduction提升广告检索漏斗一致性,要求在粗排阶段引入更丰富的信号,这些信号的需求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内存的承受能力。为此,我们考虑引入基于NVMe SSD的分层存储。本文详细探讨了一种长尾可控的方法论,以及在这个方法论的约束下,如何极致优化读调度。这些方法对于实施类似LargerThanMem的技术也将提供有价值的启发。全文10593字,预计阅读时间27分钟。GEEK TALK01业务背景业务需要更大存储空间,需求量预期远超过内存可承受。举例来说,客户落地页是客户营销内容的核心阵地,增强对客户落地页内容特征理解,才能实现用户兴趣和客户投放的精准匹配,提升用户体验和转化率,凤巢正排服务引入 URL 明文是关键一步。凤巢正排服务检索查询完全基于内存,内存存储着亿级别广告物料和检索线程需要的上下文。凤巢正排服务实例上万,单实例内存 Quota 已高达云原生红线,常态利用率 85+%,URL 明文引入后,即使业务上极致去重压缩,单实例还需增加数十GB,预期随广告库会继续增长,内存已远远不够。广告检索过程引入基于 NVMe SSD 的分级存储,长尾控制尤其关键。检索效果对处理性能极为敏感,若查询超时导致检索 KPI 失效,将可能造成广告丢失,从而带来收入损失。以凤巢正排服务来看,单 PV 召回广告创意量在万级别,正排服务通过多分库分包实现并行,即使在单个包内,广告创意数量也可达数百。从检索系统的算力分配来看,针对百条 URL 明文的查询,其长尾性能空间仅为 5ms。GEEK TALK02技术背景SSD 作为内存存储扩展,缺点是读写干扰不可控。SSD[1] 的操作要求必须按页进行读写,否则会导致读写放大效应。此外,SSD 硬件特性还要求“擦除后写”,因此写数据会额外引起数据搬运损耗和擦除损耗,而擦除操作的耗时往往是读操作时间的 1000 倍!更令人担忧的是,对于那些需要极低随机读取的业务而言,SSD 就像一个无法调节的『黑匣子』,应用无法直接干预由读写干扰带来的查询长尾问题。业界常用访盘优化手段,未能控制读长尾。业界常用软件写盘优化,确实可以显著提升吞吐,但对长尾控制力度有限,主要手段是:① 把随机写转化为对齐写、顺序写,② 整文件大块删除,③ 流量低峰期触发盘 GC。比如论文 FAST' 15《F2FS: A New File System for Flash Storage》[2] 介绍了一种面向 SSD 的全新文件系统F2FS,基于 Log-Structured File System 的技术,将所有的写入操作转换为日志记录,从而减少写放大效应,并提高了写入吞吐。下图中展示 F2FS v.s. ext4 在随机写场景(varmail、oltp)获得吞吐优势:△F2FS: A New File System for Flash Storage》 图4业界涌现出新硬件控制读长尾。硬件标准如 OpenChannel[3,4],在块存储之外还额外提供了接口,使得业务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数据位置和命令调度,从而结合业务特点,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读写隔离,进而控制了长尾效应。曾经,Linux LightNVM[5] 试图标准化对 OpenChannel 的操作,但由于难以定义合理且简单的块操作接口,最终被放弃,这也催生了 Zoned Namespace SSD(ZNS)[6] 新的硬件标准。ZNS 硬件并不是传统的块存储,而是一种称为 Zone 存储的概念。整个固态硬盘被划分为多个等长的区域,称为 Zone。Zone 内的数据必须以顺序的页对齐方式进行写入,并且在进行 Zone 内数据复写之前,需要对整个 Zone 进行 reset 操作。ZNS 硬件层面,也按 Zone 接口做了擦除单元隔离。△《ZNS: Avoiding the Block Interface Tax for Flash-based SSDs》图5新硬件的引入和打磨需要较长的周期,短期的业务需求亟需满足。从长远来看,ZNS 固态硬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我们也已经和基础架构团队共同探索。然而,在当前情况下,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索池中的 Nvme 存储。为此,我们发起了 Ecomm Uniform SSD Layer - SsdEngine 项目,其目标是在底层集成各种硬件(包括 NVMe、ZNS),在上层根据典型的商业业务场景封装接口,让商业业务最大限度用上硬件发展和软硬件结合的技术红利。△SsdEngine整体架构通用场景 NVMe 长尾完全不可控,检索特化场景长尾可控。Nvme SSD 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受到多种读写干扰因素的影响,其主要因素包括读写单元大小(ValueSize)、读写频次(IOPS)、数据生命周期一致性(Lifetime)等等。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是复杂的,且无法简单地通过公式化加以描述 [7]。然而,检索业务也有应用特殊性:检索业务属于重读轻写的场景,在满足足够吞吐用于回溯止损的前提下,我们甚至愿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部分写吞吐,以换取更为稳定的读性能。基于这一背景,结合检索业务的独特特点,我们采用了硬件友好的磁盘访问模式(Disk Access Pattern),并设计了一套基准测试(Benchmark)方案,以此来进行系统性能评测。在评测中,我们针对占检索池大头的数种 NVMe 盘型号进行了测试,最终得出以下结论:通过控制读单元大小(ValueSize = 4K)以及调整读写吞吐比(IOPS Pattern),能够有效操控读写影响,从而实现对读操作长尾的控制。下图是对于Intel P3600 盘,在读 999per 5ms 的情况下,物理盘最佳“读写配比”。△Intel P3600 读长尾可控的读写配比混布环境下控制单盘 IOPS 是涉及多层次的复杂问题,本文只分享单实例实践。在单个实例中,要严格控制读写吞吐,就要从默认的基于 PageCache 的读写模式,转换为使用 Direct I/O(以下简称 DIO)模式,以便获取硬件级别的读写控制权。操作系统将数据存储在 PageCache 中,以供后续的 I/O 操作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或写入,从而显著提高读写性能。在切换到 DIO 读写模式时,为了弥补缺少 PageCache 的性能影响,我们引入了 Libaio/IoUring 异步访问机制,充分发挥 SSD 的并行处理能力。下图是随机读 randread 和顺序读 read 混合的评测,如果纯顺序读,那么 PageCache 吞吐可达 1+G,且具备性能优势,为此我们也进一步做了页缓存的工作,此处先按下不表。△单机吞吐评测数据GEEK TALK03解决方案3.1 集成 LibaioLinux Libaio 的操作接口和工作原理十分直观。常规操作接口分三步:(1)通过 io_prepare 准备异步请求。(2)io_submit 发送一批请求。(3) io_getevents 采用 polling 的方式等待所有请求结束。工作原理层面,io_submit 将所有请求都提交给了 IO 调度器,IO 调度器做完合并、排序类调度优化后,通过对应的设备驱动程序提交给具体的设备。经过一段时间,读请求被设备处理完成,CPU 将收到中断信号,设备驱动程序注册的处理函数将在中断上下文中被调用,调用 end_request 函数来结束这次请求,将 IO 请求的处理结果填回对应的 io_event 中,唤醒 io_getevents。△Libaio 接口示例SsdEngine 集成 Libaio 的方式也非常直观。(1)初始化 IO 任务队列大小为 iodepth。(2)批量设置 nr 个 IO 任务的读参数,包含文件的句柄、大小、偏移量。(3)一次性提交 nr 个 IO 任务的读请求。(4)针对提交的 IO 任务,我们采用分批次等待的方法,设置参数 min_wait_nr 和 batch_timeout,其中 min_wait_nr 的值为 min(nr >> 2, nr - completed) ,作用是减少 io_getevents 系统调用损耗,并实现 IO 任务与后续 CPU 任务的并行化。batch_timeout 会配合整体 timeout,控制整体超长耗时。// 初始化 Libaio 队列io_queue_init(iodepth, context)// 设置 nr 个 IO 任务的读参数for (int i = 0; i pv_timeout) { io_cancel(); }}3.2?初步集成 IoUringIoUring 执行过程和 Libaio 大同小异,但更高性能。IoUring 通过实现两个 Ring 结构,将其映射到用户空间并与内核共享,以降低元数据复制和系统调用开销。Submission Ring 包含应用程序发出的 I/O 请求。Completion ring 包含已完成的 I/O 请求的结果。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更新 Ring 的头/尾指针来插入和检索 I/O 请求,而不需要使用系统调用。总结来说,IoUring 之所以比 Libaio 的性能更优,主要有以下三点:1、系统调用少:Libaio 在设计上每次 IO 操作需要两个系统调用,IoUring 仅在 IO 任务提交时有系统调用,等待 IO 任务完成则不需要,比 Libaio 少一次系统调用。2、数据复制:Libaio 存在元数据的复制,IoUring 通过用户空间和内核共享,则不需要数据复制。3、数据中断:Libaio 依赖基于数据中断的完成通知,IoUring 在 polling 模式下不依赖硬件中断;使用 polling 需要使用内核线程 kthread,我们是混部环境,该方式不采用。△IoUring 实现原理SsdEngine 集成 IoUring 的过程却经历了一番探索。我们希望使用和 Libaio 同一语义的接口 io_uring_wait_cqes,IoUring Manual[14] 中解释了该函数的核心参数为,最小等待 IO 任务数 wait_nr 和等待超时 timeout,但是对 timeout 发生时,已经完成多少个 IO 任务,以及对已完成 IO 任务的处理方式没有做过多的介绍。我们先尝试参考 Libaio 同语义接口和参数,假设返回的 IO 任务都在 cqe 队列中直到 nullptr,又尝试了作者在 ?issue?[15]?中的回答,使用宏 io_uring_for_each_cqe 处理已完成的 IO 任务,但都会在任务的结果校验环节发生错误。最终通过对 kernel 5.10 ?源码的跟踪,我们发现在 io_uring_wait_cqes 函数实现中增加了 io_uring_prep_timeout 超时任务,需要业务单独处理。我们还发现不同版本内核,超时任务处理并不相同。io_uring_wait_cqes:填入 wait_nr 等待任务数和 ts 超时参数 1. __io_uring_submit_timeout(ring, wait_nr, ts); 该函数的一个重点是,给 sqe 队列添加了一个超时任务:io_uring_prep_timeout,这个任务是管理 wait_nr 和 ts 的关键2. __io_uring_get_cqe(ring, cqe_ptr, to_submit, wait_nr, sigmask); 2.1 _io_uring_get_cqe(ring, cqe_ptr, &data); 这个函数是最终调用的主要处理逻辑 2.1.1 __io_uring_peek_cqe(ring, &cqe, &nr_available); 该函数不阻塞直接获取完成任务的队列 head,并且表明当前队列有 nr_available 个; 一个观察是在返回值没有 error, cqe 不为 null 时, nr_available 才有含义,因为通过打点,有 cqe 为 null,但 nr_aviailable 不为 0 的情况; 2.1.2 __sys_io_uring_enter2(ring->enter_ring_fd, data->submit, data->wait_nr, flags, data->arg,data->sz); 提交 sqe 队列。io_uring_submit 最终调用的也是该函数,使用该接口不需要再显示调用 io_uring_submit!面向 io_uring_wait_cqes 实现的 kernel 版本自适应编程。总之,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在不同内核版本中 io_uring_wait_cqes 的内部实现方式有所不同。具体而言,在 kernel 5.10 及其之前的版本,会在函数实现中新增 io_uring_prep_timeout 任务处理超时,等待超时退出时,用户需要感知并单独处理该超时任务。而在 kernel 5.11 及其之后的版本中,函数实现则不再添加 io_uring_prep_timeout 任务。我们线上使用的内核版本属于前者,因此,在集成 IoUring 时,我们采取添加超时任务标识(LIBURING_UDATA_TIMEOUT)判断的方式来兼容这两个内核版本。在超时退出时,低版本内核生成的超时任务会匹配 LIBURING_UDATA_TIMEOUT 的条件分支,此时我们会跳过对该任务的额外处理。而高版本内核则不会触发这个条件分支。// 初始化 IoUring 队列io_uring_queue_init(iodepth, io_uring, 0 /*flags*/);// 设置 nr 个 IO 任务的读参数for (int i = 0; i user_data == LIBURING_UDATA_TIMEOUT) { continue; } process(cqe); io_uring_cq_advance(io_uring, 1); completed++; }}3.3?自适应切换 Libaio/IoUringIoUring 有 8% 性能优势。无论是 FIO 压测效果,还是 SsdEngine 集成效果,都能看出在厂内机器环境下,IoUring 较 Libaio 可提升 8% 的吞吐。SsdEngine 要尽可能使用 IoUring。但 IoUring 依赖内核版本升级,这也是个较长期的过程。为此我们实现了自适应切换并行调度器,在 5 系之下内核的机器上,自动切换为 Libaio,在 5 系之上内核的机器,自动切换为 IoUring,并且优先 IoUring。if (io_uring_queue_init(env_test_iodepth, &ring, 0) == 0) { io_uring_queue_exit(&ring); return new(std::nothrow) UringPageScheduler;} else { return new(std::nothrow) AioPageScheduler;}3.4?流水线设计在分层存储中,存在两种经典的索引方式:HashKV[8,9] 和 LSM[10]。HashKV 一般是全内存索引,基于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存储位置,因此适用于快速查找,但在范围查询上表现相对较差。相比之下,LSM(Log-Structured Merge)索引采用多层次、顺序写入的方式,适合高吞吐量的写入操作和范围查询,但可能在单个键查找上略显繁琐。对于检索多读少写且点查的场景下,我们采用了 HashKV。检索过程中,一次请求会有多个 KV 查询操作,引入异步并行 IO 的简易模式是:基于内存串行查询 HashTable 获取 value 存储地址,一次性发起并行访盘 IO 操作,再等待任务结束。特别说明:(1)对于跨多页的大 Value,在构造查询任务时候,会拆分为多个按页大小子查询任务。(2)不足一页按页查询。(3)一次 PV 中重复页面查询会被去重。简易查询模式抽象如下图。横轴代表时间线,纵轴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层代码的调用顺序,在一次批量查询 IO 任务个数 batch_size 大于并行 IO 队列的大小(iodepth)时,会重复进行调度流程:schedule?- 批量(iodepth 个)查询内存中的 HashKV 获取 value 存储地址,pread?- 批量(iodepth 个)设置 IO 任务的参数,submit?- 批量(iodepth 个)提交 IO 任务进行处理,wait?- 根据 min_nr/max_nr 和 timeout 参数分批次等待 IO 任务的完成,在等待 IO 任务的过程中,并行进行这部分的数据校验,直到等到所有(iodepth 个)IO 任务的完成。△简单查询模式我们的优化思路是:把当前的串行的 schedule-submit-wait 模式,改为流水线,增加 IO 和 CPU 的处理并行度。具体实现上,分批次提交任务,等待任务的过程中,执行 HashTable 查询。面向用户接口方面,我们额外引入了两个流水线控制参数,这样业务可选择均衡小批量带来的系统调用开销和性能提升:1、batch_submit,一次性提交的 IO 任务数。默认等于 iodepth,即一次性提交任务。2、iodepth_low,默认等于 1,流水线跑起来之后,IO 任务队列中低于 iodepth - iodepth_low 个任务的时候,就开始后续任务的填充。引用流水线后,查询模式抽象见下图。核心变化集中在:submit - 原本攒够 iodepth 个才提交任务,变成攒够 batch_submit 个就提交任务,这使得 IO 任务可以提前进入 wait 状态。wait - 原本等完 iodepth 个任务,变成等待 iodepth_low 个任务。schedule - 查询 HashTable 也因此流水线起来,提升了整体的 IO 任务和 CPU 任务的并行空间(灰色区域)。△流水线查询模式3.5?流水线效果评测评测环境评测均采用单线程运行的进程,运行环境机型是 CPU INTEL Xeon Platinum 8350C 2.6GHZ ,L1d cache: 48K,L1i cache 32K,L2 cache:1280K,L3 cache:49152K,内核是 64 位 5.10 系,编译器是 GCC 8.2,编译优化选项是 -O2。评测内容为了充分验证流水线效果,我们评测了两种读盘场景:场景一、海量 KV,大量读盘和 HashTable 查询;场景二、超大 Value,大量读盘,但极少量 HashTable 查询。场景一、海量KV设置一次查询 pv 会发起 1024 次 kv,其中 value 大小为 4K,基本对应到 1024 次 HashTable 访存查询和 1024 个访盘 IO 任务。设置 iodepth=512,iodepth_low=1,调整 batch_submit 为 512、256、128、64、32,观察不同参数下,IO 任务的平响(io_us)、99 分位(io_us_99) ,评测数据见下。△海量 KV 查询耗时场景二、超大Value设置一次查询 pv 会发起 20 个 kv 查询,其中 value 大小为 1M,基本对应到 20 次 HashTable 访存查询和 245*20=4900 个访盘 IO 任务。设置 iodepth=512,iodepth_low=1,调整 batch_submit 为 512、256、128、64、32,观察不同参数下,IO 任务的平响(io_us)、99 分位(io_us_99) ,评测数据见下。△超大 Value 查询耗时评测结论以 Libaio 评测数据为例。在海量 KV 场景下,batch_submit=512(iodepth) 时,没有开启流水线,IO 任务平响 4110us,batch_submit=128 时,是开启流水线的最佳平响参数,IO 任务平响 3373us,有 15%+ 的平响优化。在超大 Value 场景下,batch_submit=512 (iodepth)时,没有开启流水线,IO 任务平响 11.5ms, batch_submit=64 时,是开启流水线的最佳平响参数,IO 任务平响 7.7ms,有 30%+ 的平响优化。IoUring 和 Libaio 的评测效果趋势一致。GEEK TALK04应用场景正如背景中所指出的,引入落地页信号对于用户体验和总体收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。然而,在过去迫于凤巢正排服务的内存容量限制,粗排环节仅能使用 64 位的签名 Sign 推导出归一化 URLID,整条计算链路环节过多,带来了一致性方面的问题。经过最近一个季度的努力,通过在凤巢正排服务中引入URL明文,得到了准确的 URLID,我们显著提高了体验评估的 QLQ 准确性,实验组相较对照组提升了10.8pp,业务收入也得到了明显增长。未来,我们还将把落地页信号引入到更多的粗排 Q 中,进一步提升总体收入。GEEK TALK05相关工作广告基础检索系统的模块,可被视为一种业务特化的内存数据库。我们观察到,在内存数据库领域中出现了类似的发展趋势:在上世纪 90 年代,随着内存成本的降低和容量的增加,内存数据库得到了发展。然而,随着业务存储量的不断增加,内存的限制逐渐显现。进入 2010 年代,LargerThanMem 分支应运而生[11,12,13],从历届论文看,该分支还比较学术,主要研究两个关键问题:1、如何引入分层存储,但又避免引入过多的 I/O 开销,即研究热/冷执行路径(Hot/Cold Execution Path)。2、在分层存储后,如何设计自适应的冷热数据淘汰和检索策略。问题 1 是系统设计的技术问题,而当前的 SsdEngine 设计主要关注了这一问题,我们在缓存、调度和访盘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划和实现。在广告检索业务中,冷热数据的分布特性明显存在。当前,我们只针对广告库的场景,通过商业广告同步系统的旁路实现,实现了业务分层。未来,在词表场景中,我们还将探索问题 2 的解决方案。长尾控制在某些特定生产环境中才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,我们可以将其视为 LargerThanMem 在广告检索中所特有的挑战。如上所述,在混合部署的环境中,对单盘的 IOPS 进行控制是一个涉及多个层次的复杂任务。广告基础检索服务的特点是写少读多且具备稳定量化的局部性,单实例频控 + 超时控制,已足够控制读长尾。但随着 SsdEngine 进一步推广应用,包括单盘的 Adhoc 组网通信以及集群按照 IOPS 分配,也需要应用起来。?END参考资料:[1]《深入浅出SSD》[2] {F2FS}: A new file system for flash storage,2015[3] Open-Channel SSD (What is it Good For),2016[4] An efficie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SM-tree based keyvalue store on open-channel SSD,2014[5] LightNVM: The Linux Open-Channel SSD Subsystem,2017[6] ZNS: Avoiding the Block Interface Tax for Flash-based SSDs,2021[7] Understanding Performance of I/O Intensive Containerized Applications for NVMe SSDs,2016[8] FlashStore: High throughput persistent key-value store,2010[9] SkimpyStash: RAM space skimpy key-value store on flash-based storage,2011[10] The log-structured merge-tree (LSM-tree),1996[11] Larger-than-Memory Data Management on Modern Storage Hardware for In-Memory OLTP Database Systems,2016[12] LeanStore: In-Memory Data Management Beyond Main Memory,2018[13] Rethinking Logging, Checkpoints, and Recovery for High-Performance Storage Engines,2020[14] LibUring Manual?io_uring_wait_cqes?https://man7.org/linux/man-pages/man3/io_uring_wait_cqes.3.html,2021[15]How to wait for a timeout efficiently?https://github.com/axboe/liburing/issues/347,2021推荐阅读:AI文本创作在百度App发文的实践DeeTune:基于 eBPF 的百度网络框架设计与应用百度自研高性能ANN检索引擎,开源了存储方案作为产品——Midgard探索百度垂类离线计算系统发展历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会员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心飞设计-版权所有:微度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( 鲁ICP备17032091号-12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1-10 05:50 , Processed in 0.476509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